天氣不好的日子,那就逛博物館吧!
今兒個往東走,我打算先散步到柏林大教堂 (Berliner Dom),再往旁邊的博物館島,這陰沉沉的天氣,躲在博物館的溫暖中是最好不過。
從飯店出來後,就往東走。我對柏林的印象,非常好,原本對這個揹負歷史包袱的城市很不感興趣,以為就是個單調無聊的重建城市,到處充斥悲情。真正來到柏林竟然大出意料,我很喜歡柏林的井然有序,雖然這個字眼常和單調畫上等號,但柏林是個很有條理,身為一個旅人在這個城市感到很自在。
尤其在秋天到來,很容易陷入浪漫情懷。散步的途中,到處都是金黃色,讓城市美極了。
柏林大教堂很顯眼,很快就見到圓頂的宏偉教堂,文藝復興風格的教堂,在經過多次改建而定案,然而在二次大戰期間免不了毁損的命運,圓頂曾被完全燒毀,直至 1975 年才開始修復,1993 年重新開放,可惜的是很多原本的設計都不再復見。
再走上個幾步路,就是博物館島了。
城市裡怎麼會有一個島呢?原來,博物館島之名是因為施普雷河 (Spree),以及運河 (Spreekanal) 剛剛好圍繞而成,像是一個城市中的島嶼般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,就是柏林的博物館群所在。
博物館島上,有5座博物館,柏林舊博物館 (Altes Museum)、柏林新博物館 (Neues Museum)、佩加蒙博物館 (Pergamonmuseum)、舊國家畫廊 (Alte Nationalgalerie) 和博德博物館 (Bode Museum),為柏林公立的博物館。
我首先來到佩加蒙博物館,主要是為了曾經被認為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城牆。博物館中展示著 Ishtar gate 伊什塔城門的重建品,為巴比倫的八大城門之一。在寶藍鮮豔的城牆上,有獅子、龍、牛等浮雕,最壯觀的為遊行大街的獅子,將城門延伸到另一個展覽廳中。博物館中著名的還有小亞細亞帕加馬祭壇、米利都市場大門等。
我認為一天逛一個博物館就好,因此隔天才又來逛了舊國家畫廊,這個展出古典主義、浪漫主義、印象主義等等的畫作與藝術作品,是我個很喜歡的。
博物館島上的其它博物館,如:柏林舊博物館,展出古希臘、古羅馬的藝術品;新博物館則為古埃及收藏品,代表展品為埃及法老阿肯納頓的王后娜芙蒂蒂的半身像。這個當然很有意思,不過,我實在看過太多次希臘與埃及相關展品,因此就沒特別進去這兩個博物館。
金黃迷濛中的柏林大教堂。
秋天的浪漫。
柏林大教堂。
站在柏林大教堂的草皮上,正對教堂時,左側就是柏林舊博物館。
柏林舊博物館的建築,在正面為 18 根愛奧尼亞式柱廊。
非常恢宏壯美的柱廊。
走入佩加蒙博物館 (Pergamonmuseum)。
伊什塔城門。
獅子的遊行大街。
往下俯瞰城門。
米利都市場大門與 Orpheus Mosaic。
美索不達米亞的宮殿前,豎立著名為拉瑪蘇 (lamassu),人面牛身且長有翅膀的守衛者雕像。
新博物館展出娜芙蒂蒂的半身像。
因為我在全世界各地看過太多次了,這回就略過。
隔天,我又來到博物館島,參觀舊國家畫廊 (Alte Nationalgalerie)。
從舊國家畫廊樓上的窗戶往外看,建築的雕塑與遠處的柏林大教堂。
逛完博物館後,最棒的就是沿著施普雷河散步。
博物館島建築分佈地圖。
施普雷河 (Spree) 秋天蕭瑟的氣息。
也看看另一篇柏林的散步:
在柏林的秋天,隨意走走逛逛